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6项科研项目获得 “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

  

       3月12日,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了“2023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的公告(华夏奖字[2024]第1号),院公司共6项科研项目获奖,其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这是本次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中唯一一项特等奖,也是院公司第三次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获奖项目具体如下:


 · 特奖 · 


地域气候适应性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新方法、关键技术及应用


获奖等级:特等奖

主要完成人:崔愷、张悦、徐斌、孙金颖、韩冬青、范征宇、常钟隽、于洁、付本臣、刘鹏、张宏儒、倪阳、田永英、景泉、杨建荣、李晓萍、石磊、顾震弘、李东哲、张哲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建科公共设施运营管理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项目针对我国绿色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机理与设计方法缺失以及绿色建筑获得感不足等问题,针对严寒、寒冷、夏热冬冷、夏热冬暖的气候区维度,东北、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地域维度,按照“基础理论—设计方法—技术体系—工具支撑—工程示范”的递进逻辑开展,重点围绕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机理、方法与技术体系,以及辅助设计工具、协同技术平台的研发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创立了绿色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新方法体系,构建了适应地域气候的绿色公共建筑设计技术体系,研发了多主体、全专业绿色公共建筑设计协同技术平台,形成地域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设计系列成果指导实践,并完成了地域气候适应型工程示范、集成应用与评估,为百余项工程提供技术支撑。项目的研发与推广应用塑造了外延进一步拓展、内涵进一步丰富、品质进一步提升的绿色建筑发展体系,全面推动了绿色建筑设计模式的转变与提升,为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城乡建设领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 一等奖 · 

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技术及应用


获奖等级:一等奖

主要完成人:赵锂、刘永旺、赵昕、岳鹏、李星、崔福义、时文歆、邱琴、尹文超、周志伟、李建业、梁志杰、匡杰、王国田、高金良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科检验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重庆大学、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威派格智慧水务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南方阀门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创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项目依托“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公共建筑节水为目标,以精细化节水技术为手段,以智能化控制为依托,按照“节水技术建立与节水效能评价——节水设备与产品研发——节水监管与平台搭建”的整体技术思路,经过近五年的产学研用协同攻关,产出了涵盖节水指标体系、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产品体系、管控体系的建筑节水领域系统性成果,形成了三项重要创新成果。

创新成果一:针对公共建筑节水指标体系不完善、动态特性不明确的问题,构建了节水效能评价方法和基准指标体系,完善了循环循序节水工程技术,建立了公共建筑节水标准体系,编制了相关国家标准规范。

创新成果二:针对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控制要素不明晰的问题,在精细供水和智能用水方面,形成了多项精细化节水技术与智能节水设备,实现了产品化和产业化,完成了技术应用和推广。

创新成果三:针对公共建筑智能调控薄弱的问题,完善了公共建筑节水精细化管理方法,搭建了公共建筑用水计量与节水监管平台,完成了技术应用和推广。

项目取得了大量支撑我国建筑节水工作的重要成果,团队发表论文46篇、出版著作3部、申请专利30项,主编了全文强制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 55020-2021)在内的建筑节水领域国家标准4部、CECS标准3部,研发出8种类型新产品和新设备,部分实现了产品化、产业化。项目成果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认为项目拥有多项原创性技术成果,社会经济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二等奖 · 

公共建筑智能照明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获奖等级二等奖

主要完成人陈琪、王旭、党睿、沙玉峰、王昊、邵子尧、李宝华、王忠泉、朱瑾鹏、浦敏、郑正献、崔振辉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天津大学、恒亦明(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罗莱迪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洋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纽克斯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研究了基于行为模式与功能需求的智能照明系统设计、实施策略、验证措施的评价方法以及相关控制策略算法;基于云平台智能照明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自适应、强鲁棒的照明网络系统测评关键技术;符合云平台建设需要的功能指令和代码,并根据公共建筑的空间特点和设备形式研究地址编码及智能照明控制系统通信协议中的标准数据格式,提出适用于云平台的标准化数据接口;研发了基于大数据云平台标准数据格式的公共建筑云平台照明网络系统,实现各类设备接口的标准化,并给出适用范围分析研究报告和相关产品应用技术指南。

创新点一:通过真实场景模拟实验,建立了云平台智能照明网络控制系统数学模型和评价方法,首次利用机器学习算法等大数据手段,提出智能照明控制策略算法。创新点二:首次提出了适用于云平台的标准数据格式,攻克了安全可靠性测评关键技术,开发了云平台智能照明网络控制系统。

 · 三等奖 · 


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任庆英、刘文珽、张晓萌、王佳琦、杨潇、王勇鑫、丁伟伦、孙蓓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传统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国际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符合建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总要求。项目组历经6年的努力,系统性开展了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较好地解决了混凝土装配式建筑产业化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主要创新成果如下:

(1)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盒子结构住宅体系成套技术,解决了装配式剪力墙现场湿作业较多、节点质量较差、整体装配率较低等一系列难题,填补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该领域技术空白。(2)创新性提出了新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双板混凝土剪力墙),揭示了双板剪力墙受力性能和受力机理,解决了装配式盒子结构体系双板混凝土剪力墙面外稳定不足等技术难题。研发了新型双向密肋楼板,提出装配式盒子结构体系连接成套技术,揭示了该体系具有“等同现浇”的抗震性能。(3)提出了新型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成套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为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计算和应用提供了重大技术支持。

项目验收会中清华大学著名装配式专家钱稼茹教授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研究成果具有科学性和创新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良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万里茶道贸易文化线路的遗产价值及遗存构成体系研究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徐新云、傅晶、王敏、黄雨、郜华、王超一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项目简介:

万里茶道是公元17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古代中国与俄国之间以茶叶为大宗贸易商品的长距离商业贸易线路,是继古代丝绸之路衰落之后在欧亚大陆兴起的又一条重要的国际商道。本研究基于万里茶道文化线路中蒙俄联合申遗的工作需求,对整体线路的历史成因、地理空间、线路走向、商业模式进行扎实的基础学术研究。在此基础上综合茶叶贸易的功能主题视角、文化线路遗产类型认知方法、系列申报途径要素组合原理等关键技术方法,本研究提出万里茶道整体的遗产价值和申报对象要素构成体系,为该文化线路的整体申遗工作提供技术框架和技术引领。该项研究对推动中蒙俄联合申报世界遗产国际合作奠定工作基础,直接支撑了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村庄整治技术标准


获奖等级:三等奖

主要完成人:单彦名、田家兴、王威、孙国富、赵志军、戴前进、徐海云、潘力军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


项目简介:


2020年1月1日发布实施的《村庄整治技术标准》GB/T 50445-2019是对2008年《村庄整治技术规范》的继承与完善,是全面指导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唯一的国家标准。《标准》针对我国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关切的安全防灾、基础设施和农房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以及能源供应等现实需求,在系统提炼总结我国十余年的村庄整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重点解决了原《规范》技术领域覆盖不全、差异化指导性不强、关键技术适用性不广等突出问题,并在多项技术领域首次引入新发展理念和先进成熟的适宜技术,填补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空白,全面提升了《标准》在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中“全过程、全专业、差异化”的指导性。


《标准》的出台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对规范全国250多万个村庄整治工作有着重大的实践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