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铁四院总体设计的南京地铁7号线中段开通,与已开通的南、北段实现全线贯通运营。
南京地铁7号线工程位于长江南岸,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运量骨干线路,途经雨花台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栖霞区,全长35.5公里,设站27座。车辆采用B型车,6辆编组,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80公里/时。
7号线的全线贯通,加强了老城区与河西、仙林的沟通联系,大大顺应了城市发展需求,保障了沿线广大市民享受轨道交通的便利。
全自动运行列车
自动运行中列车车头
7号线是一条开通即按全自动最高GOA4等级运行的全自动驾驶线路,不配置司机列车完全自动化运行,大大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安全与效率。
在项目准备阶段,7号线便编制了全自动运行系统场景说明书、全自动运行系统定位与运营目标、运营规则,实现7号线全过程、高水平的全自动运行线路顶层设计。
马家园车辆基地
7号线马家园车辆段是国内首个轨道交通全自动驾驶高架车辆段,车辆段用地完全被铁路线合围、对外交通条件差,场坪与既有铁路线高差大、受控因素多、用地局促,因而创新性地采用架空高架车辆段方式,将大库及轨行区置于盖板上,其它生产房屋置于盖板下,有限范围内高效满足7号线全自动运行、生产、办公、生活等基本功能,极大利用土地资源,也树立了成功利用铁路受限地块的典范。
传统隧道在管片上打孔安装系统支架,为避免管片打孔损伤破坏隧道结构,7号线创新性采用挂耳+外置槽道成套技术进行区间设备系统支架安装,外挂槽道通过专用固定件(挂耳)与盾构管片纵向螺栓固定,U型槽道与挂耳固定,无需在管片生产期间进行预埋也无需后续在管片上打孔,使用与之配套的T形螺栓安装区间隧道内的设备等,减少对衬砌管片的损伤和破坏,确保管片百年耐久性。
在长江漫滩高承压富水砂层复杂地质条件下,7号线中胜站在国内首次成功零距离下穿运营车站主体结构。
工程存在既有站未预留换乘节点、承压水头高、地质条件差、零覆土、密贴式近穿既有站等难点。设计团队创新性设计水平MJS加固+水平冻结止水帷幕加固+暗挖的复合型工法。充分结合水泥土改良土体和冻结加固理念。下穿段完成后,既有车站最终沉降变形控制在10毫米以内,成功确保既有车站运营安全,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成功经验。
7号线是江苏首条采用LTE宽带集群无线技术的线路,也是江苏省首条采用LTE无线技术综合承载CBTC、TCMS、宽带集群、PIS等车地全业务的全自动运行线路,具备语音调度、可视调度通话及其他数据业务功能。
7号线开创性将列车紧急呼叫装置(IPH)纳入LTE宽带集群系统,实现一键可视通话,结束了长期以来轨道交通紧急对讲语音视频不同步的现状。
清凉山站采用明挖最深48米、暗挖最深64米的“地下七层”形式,为华东地区埋深最深的车站。
主体暗挖段隧道开挖面积约490平方米,形成了全线唯一无柱拱形车站,空间特征鲜明。清凉山车站由铜色龙鳞造型组成,巨大的拱形宛若游龙,气势磅礴。天花中心造型与灯光演绎如苍穹顿开,腾云驾雾,与墙面彩绘浮雕交相辉映,集天地之华章,演绎清凉山龙蟠雄浑,彰显王者气概,尽显古都之韵。
车站站厅埋深最深处约38米,为提高服务水平,国内首创在站厅非付费区设置7部1.6t垂直电梯群集中疏散模式,电梯速度2.5米/秒,均为无机房型式,约15秒就可将乘客从地面运输至站厅层,有效提高轨道交通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能力。
7号线中段开通后,全线35.49公里将成为一条整体运行的线路,途径雨花台区、建邺区、鼓楼区和栖霞区,全线27站共设置15座换乘站,被称作“换乘王”,其中不乏一些重要换乘点:在莫愁湖和2号线换乘,将减少桥北与河西上班族的通勤时间;在草场门与4号线换乘,让鼓楼的居民也可直达河西。
莫愁湖站
草场门站
7号线全线贯通后,南京轨道交通总里程,即地铁与有轨电车里程合计将突破500公里。南京距离成为“500公里轨交俱乐部”成员更近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