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管文超,1986年4月出生,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毕业后,在2016年5月加入上海建工这个大家庭,现在担任上海建工装饰集团工程研究院副院长。
200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BIM方面的学习研究,在进入装饰集团之前,我在AECOM、Gehry Technologies等外企工作过,对于国外的数字化应用也有了解,在这个领域已经扎根了15年。
6天5夜随船出征
前几天,9月12日中午,由上海建工集团参建的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完工试航,顺利靠泊码头。在6天5夜的时间里,我带领着装饰集团青年突击队随船出征,这是我们参与船舶建设以来,首次参与试航。
在“爱达·魔都”号的建造过程中,我们装饰集团参与了“爱达·魔都”号最大的2个餐厅、艺术长廊、公共休息室、甲板高空绳索探险区、泳池区电动折叠滑移式天幕等重点典型区域的建造工作,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探索邮轮内装数字建造、工法创新,获得全流程施工组织管理路线,形成了8万多平米的三维数字模型。
其实,我们与邮轮的缘分早在2019年就开始了。
当时,我们装饰集团参与了国家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典型居住舱室及公共区域设计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在课题中开展了项目管理、舱室设计、工艺研发、材料性能检测、数字化应用等板块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否在实船中得到落地应用,正是我们这次参与试航的重要原因。
课题中,我们主要涉及了邮轮防火隔烟、抗震减噪、空间利用率等一系列关乎游客舒适度与安全性的研究领域,因此这些部分是我们试航中的重点验证内容。
相比陆地建筑装修,大型游轮作为“船+酒店+娱乐城”的结合体,需要面对全世界各个地区的游客,因此邮轮的内部装饰、家具挑选和布置要求都非常高,需要对几千个不同功能的房间进行设计、装修,工作量比一个七星级的酒店还要高。
邮轮内装效果图
从邮轮内装设计阶段开始,我们就基于详细设计图纸,建立了全船公共区域内装BIM模型,并制定了全国首个大型邮轮内装工程BIM模型设计标准,同时探索基于工艺数据链的邮轮内装工程数字孪生。
全船公共区域三维数字模型
三维扫描全域测量、多专业协调与碰撞解决、MR混合现实等先进技术手段,也被用来收集剧场、中庭、户外甲板等复杂空间的全景数据,并同步更新了10多个区域空间与近30个工艺节点模型,巩固了团队研究成果,目标是达成模型与邮轮实体永久同步共生,实现大型邮轮内装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建造。
试航中,通过近距离感受实船内装效果,我们对照进行场景模型的更新和全景720照片的拍摄,为课题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可视化数据支撑。
儿童活动中心全景
6天5夜的完工试航,可以说是分秒必争,我们总共完成了全船4万平方米公共区域全景拍摄、32篇报告技术验证、15个区域模型更新、22个节点采集与创建。
7年30多个重大工程
这些年,我们用数字化建造技术先后完成了首届进博会场馆、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一批超大型场馆项目,新开发银行总部大楼、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等复杂异形空间项目,上海展览中心、外滩12号等保护修缮类项目,上海天文馆、成都科学馆这样的展陈布展类项目。
进博会主场馆
北外滩世界会客厅
上海天文馆
我们的数字化建造技术,在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后,已经形成了一个贯穿工程全生命周期的技术体系,以BIM技术为核心数据底座,探索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跨界数字化技术,着眼行业前瞻性数字建造技术研究,在数字化测量、参数化设计、工业级下单、可视化检验、平台化跟踪管理等方面都有完善的解决方案。
以北外滩世界会客厅主会场星空厅为例,吊顶造型中包含了946块六边形变口径喇叭口。团队工程师们研究原设计方案中六边形喇叭口造型的孔径大小、表面弯曲程度、倾斜程度的变化,在模型中分别对这些变量参数进行控制,通过调节基础完成面尺寸参数,喇叭口、墙面板块、门洞、背后钢架会相应自动调节,设计和出加工图效率被提升了60%以上。
基于数字化的设计新模式,真正塑造出了世界会客厅主会场 “璀璨星空,共铸辉煌”的磅礴气势。
在金属材料的加工过程中,我们不断技术迭代,手动切割、现场焊接或浇筑的传统方式被逐步取代。加工前对参数化模型进行数据提取,加工数据通过格式转换,能够与行业主流加工机床软件平台进行数据对接、数控加工,打通了上下游数据链,形成完整的数据供应链。
在大吊顶安装过程中,AR增强现实技术被用来进行基层及饰面板安装质量检查。我们把模型导入移动平板电脑,进行现场定位,模型与现场的虚实叠加,用来快速检查各装饰构件的安装精度。
从设计方案优化到施工方案确认,从加工图出图到构配件定位安装及复测,数字化技术已经融入到工程的各个角落。
有了这30多个全国重大工程的实战经验,我们的团队就有了为各类项目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的底气。
拿下行业BIM奖项大满贯的背后
装饰集团工程研究院从2013年迪士尼项目建造开始,成立了BIM部门,10年来,通过技术研发、设备迭代、人才培养,摸索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数字化建造技术培养体系。
一方面通过举办装饰集团数字化建造技术应用大赛,挖掘数字化技术人才,目前已连续举办6届。另一方面常态化开展数字化相关普及课程以及BIM软件培训课程,同时参与国家BIM职业技能教材编制工作、参编BIM相关著作和标准规范20余本,为企业及社会培养了300多名优秀的BIM及数字化领域应用人才。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我们工程研究院也从初建的寥寥5、6人,发展到目前包含5大专业研究板块、30多名由建筑、结构、机电、幕墙、展陈布展工程师组成的技术研发团队。
目前,我们取得过全国性的龙图杯、创新杯、工程建设行业、中国建筑协会,上海市的奋斗杯、上海建筑施工行业协会等国家级及市级BIM大赛一等奖。
今年,我们系统性应用了数字化技术的北外滩世界会客厅项目,在与一众知名的专业研究所研究课题盲选PK中,拿到了“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优胜奖的好成绩,也可以说,是拿下了行业BIM领域奖项的大满贯。
承担首个建筑装饰领域市级科技攻关项目
装饰集团始终坚持走“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三位一体融合科技发展之路,我们工程研究院也正在研究采用面向未来的、与数字化建造技术相融合的绿色建造模式。
重点针对环保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装配式工艺、先进性工具、智能装备应用,形成适用于装饰工程特征的绿色建造体系。
长三角一体化绿色科技示范楼内景
今年,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模块化空间可逆式绿色低碳数字建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落户我们上海建工装饰集团,这也是首个建筑装饰领域市级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目前,装饰集团为拓宽多维度场景连接、分享工业化创新实践、展示工业化产业发展成果,也上线了元宇宙虚拟展厅,引领虚实融合工业智造“新图景”。
元宇宙虚拟展厅
我和我的团队将持续以数字化为抓手,逐渐向智能化制造及智能化施工方向孵化,持续打造围绕深化设计、数字建造、工业智造三大板块的全专业技术服务团队。通过“专精尖”技术引领来加快装饰集团成为“专家品牌企业”排头兵的步伐,成为享誉业界的“数字装饰领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