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设理事长参加第二届国际工程发展论坛
施设在致辞中谈到,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走出去”还处在起步阶段,与国际上的工程强国、强企比较,进入国际市场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对国际工程市场的机会把握不准,对“一带一路”的市场机会解读不够深化、不够权威,被“忽悠”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对国际工程项目风险识别与管控不到位,对自身能力准备不充分,有些企业迫不及待“走出去”,出现盲目追从的现象;三是已实施的海外项目多数是依赖融资,少数是依靠核心技术,且多数合同是作为工程总承包商出现,而相对高端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合同较少。另外,我国勘察设计行业对国际惯例和标准还不太熟悉,达不到灵活运用的程度,缺乏国际化高端人才和本地化团队,站稳脚跟和持续经营存在问题。
为此,施设就如何助力中国勘察设计行业“走出去”谈了自己的两点认识。
第一,充分认识“走出去”的目标、难度和风险,不断提升“中国工程设计咨询”品牌价值,才是我们的追求和使命。企业的国际化不同于成功地完成几个海外工程项目,而是企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组织机构、员工能力等方面能够适应海外不同地区的地理、气候、法律、宗教信仰等环境条件。行业“走出去”不同于几个企业的国际化,而是要建立一个“走出去”国际服务体系和国际供应链体系,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和全行业不懈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必须统一认识,严控风险、稳中求进,团结协作、提升能力,打造品牌。
第二,主动作为,搭建平台,联合广大有国际化理想的企业,形成“走出去”强有力的力量。
一是联合起来,壮大力量,提升能力。要将所有有志于开展工程全过程咨询和工程总承包业务的勘察设计企业都吸收到协会中来,扩大行业代表性,同时推动建立地区联盟,把众多“走出去”企业的知识、经验等聚集起来,在一些地区形成资源共享,合力开发。
二是成立专家智库,为企业“走出去”把脉问诊开药方。
三是组织行业业务建设,为企业“走出去”打好基础。协会要为企业使用国际标准提供咨询服务,积极推进中国技术标准的国际化。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开展国际工程合同模式与条件、工程项目管理等培训和国际资格认证。
四是建设行业“走出去”合作体系,为国际工程实施提供保障。五是搭建业内交流研讨平台,促进企业能力提升。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为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交流、论坛、培训、评优等平台,组织更为广泛、更为实用的交流与研讨活动,帮助企业把“走出去”项目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交流透彻,弄懂弄通,切实提高企业“走出去”综合实力。